章曉紅,1992年畢業于新疆師范大學美術系本科,2001年-2003年在上苑村成為自由藝術家,2003年成立北京天玉嬋文化藝術有限公司,2006年成立北京TRA畫廊至今。<BR>
商報:這一年來,全球經濟經歷了金融危機的震蕩,而藝術市場也受到了相當大的影響。請問你是怎樣在低迷的市場下堅守的?
章曉紅:這種危機我在9月份就明顯感覺到了,相應的展覽我就做得比較少了。感覺市場并沒有想象的樂觀,我也就沒在798再租空間。對一家畫廊來說,一定要有持久性,不能慢慢消失了。記得紐約有一家畫廊,只有10平方米,但它經營了20多年,現在經營的都是大牌畫家的作品。這家畫廊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啟發,經營畫廊應該按照你自己的感受去經營,按照藝術市場的規則去經營。
可能因為自己也畫畫的緣故,我的經營思路可能跟別人不太一樣。我是邊學邊跟市場接軌的,這樣就能找到更好的藝術家。藝術家也會覺得我的畫廊比較獨特。
商報:你一般會選擇和哪類藝術家合作?
章曉紅:我一般會欣賞比較純粹的藝術家,我不會在意藝術家背后有多么輝煌的頭銜,對藝術家的判斷力、感官上的東西比較看重。
商報:那么,你認為金融危機到底給藝術家和畫廊帶來了哪些影響?
章曉紅:我認為,現在的金融危機給全球化帶來了一種語境。這種語境當中,這些藝術家也會因為市場而冷靜下來,重新梳理自己。也會把一些不好的藝術,從這種膨脹的市場中淘汰出去,這反而是一件好事。目前,畫廊和藝術家都非常多,雖然是百花齊放,但也存在一個重新梳理的過程,好的藝術作品會留下來。而不好的東西,通過這次金融危機后,中國的藝術家、收藏家也會靜下心來反省。在時下的市場中,我覺得畫廊能存活下來是為了推動好的藝術作品。
商報:對于藝術家來說,市場的低迷,他們可以靜下心來創作,但對于畫廊來說并不一定是好事。對于明年的市場你怎樣看?
章曉紅:在市場沒有出現低迷和熱潮的情況下,中國的畫廊也都在經營著,畫廊已經變成了一個綜合性的場所在逐步成長。因為我們在與世界接軌,我們可能會通過別的方式面對市場。以我的畫廊為例,我可能不會以單純賣畫的方式為畫廊盈利,目前我也在和國外畫廊接觸,了解到現在很多國外藝術家和收藏家在金融危機中把價位會重新調整,根據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
面對金融危機,藝術家們可以靜下心來,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作品。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具震撼力的作品出現。同時,畫廊的出現也是推動藝術作品的重要橋梁。
我相信未來的社會,再過一到兩年,知識結構飽和的時候,都是一些知識分子購買藝術品,不是屬于有錢就能買的。因為人們越來越了解這種精神財富的重要性,它不會貶值。
我們現在的市場,過度地被西方收藏家收藏和炒作,導致現在的趨向,現在的這種藝術熱,被大眾重新認識。當代藝術通過這次金融危機也在進行重新梳理,可能有一些藝術家手里會有新的作品出現,我還是保持樂觀的態度。希望畫廊在這樣的市場狀況下還是要定位好自己的展覽方向。
· 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提醒:不要進行人身攻擊。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