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明正 《童話》 布面油畫140x102cm 2009年
范明正《愛之一》布面油畫 150×258cm 2007年
超寫實繪畫,象一種農耕時代的手工勞作,意味著日復一日的勞碌和寂寞。生理的消耗、心理極限的考驗以及窗外繽紛世界的誘惑,使多數藝術家對超寫實繪畫望而卻步。
然而,依然有人,在享受著這份寂寞,用新鮮的觀念不斷改善著“超寫實”這瓶陳年老酒的香味和醇度。他們也如同唐•吉珂德,獨自揮舞著長劍,孤獨而執拗地對抗著外面的世界。
范明正,便是這樣一個人。
記者: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藝術仿佛也坐上了高速列車,而你卻選擇“超寫實”這種緩慢的“手工勞作式”,意義何在?
范明正:是有人不理解這種“十年磨一劍”的方式,熟悉的朋友會直言不諱地說“哥們,你這是在干嘛”,覺得我是在和自己過不去,找別扭。的確,在數碼影像技術如此強勢的今天,超寫實技術似乎失去了意義。然而我將超寫實技術脫離了風格和形式的問題而降為一種復制技術,同時它又以這種復制技術表達對當下某些視覺文化問題的質疑。也就是對快餐文化、物質消費過度的厭惡與抵觸。這種語境下,我選擇了這種慢騰騰的類似農耕時代的手工創作方式。這是一種符合人的心跳速度的方式,也是一種符合思考節奏的方式,我可以在這種慢騰騰的節奏中入定,遐思,讓大腦信馬由韁地跑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同時也祈求人們疲憊的精神得到類似帶有體溫的母親手掌那樣的撫摸。
記者:作為“70后寫實繪畫的重要代表”,你覺得自己的創作風格與傳統意義上的寫實有什么區別?
范明正:我不久前去歐洲看了幾個大的博物館,巴黎的盧浮宮,馬德里的普拉多美術館,慕尼黑的老美術館等等,瀏覽了大量的古典油畫,覺得和自己的繪畫趣味很不一樣。傳統油畫是建立在素描的基礎上的,比如,在創作一幅油畫肖像前,畫家會先畫一張素描寫生,再根據素描創作油畫,形體和色彩都很凝練、單純,更符合古典的永恒感。而我的作品趣味來自影像,這種來自于機械的“二手現實”和人腦的全息感知相比顯得更具單向性和瞬間感。這也是我有意與傳統繪畫拉開距離,使我的作品更有當代性的一個途徑。
· 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提醒:不要進行人身攻擊。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