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nr93n"><i id="nr93n"><noframes id="nr93n"><thead id="nr93n"></thead>

    <sub id="nr93n"><mark id="nr93n"></mark></sub>

    
    
    <listing id="nr93n"><delect id="nr93n"><ruby id="nr93n"></ruby></delect></listing>

          <dfn id="nr93n"></dfn>
          <menuitem id="nr93n"></menuitem>
          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訪談 > 楊述和何桂彥的訪談
          楊述和何桂彥的訪談
          作者:    來源:品博藝術網    日期:2011-04-23

          何:楊老師,您能簡要談談您的早期創作嗎?
          楊:1988年,我創作了《城市象海洋一樣充滿生機》這批作品,那是當時研究生的畢業創作。

          何:我發現,在您作品的風格上明顯的和傳統的學院方式不同,例如有超現實的、抽象的、表現的、涂鴉的因素,您應該是四川八十年代中期最早在語言上進行現代主義形式變革的藝術家,我想問的是當時這種現代語言的嘗試您是受什么影響,自發的還是受到西方現代主義的啟發?
          楊:這批作品超現實的、抽象的,表現的、涂鴉的,各種都有一點。這跟從85年到89年這段時期的“新潮”美術有關系,當時大的語境就是搬弄西方的東西。一切都很吸引人。

          何:是不是那時形式和語言的反叛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楊:我覺得還沒有那么深刻。那時還是一種自發的狀態,聰明點的人還知道把握自己,不聰明的就流失了,在語言的追逐中相反找不到自我了。藝術家只會模仿不能真正解決藝術中的思想問題,因為藝術家沒有內在的創作動力和缺乏藝術上的思考是作不出作品的。

          何:那時學院的教學與學生接受“新潮美術”有沒有沖突的地方,“新潮”是否改變和促進了教學的改革,它們兩者是個什么樣的關系?
          楊:當時兩者并沒有關系。新潮實際上是一個反動力。因為學院的教學有著嚴格的規范,非常的系統化,相反它催生了許多新的東西,因為學院的教學是限制你的。當你受到限制以后,你就覺得還有一種力量支撐著你去反叛、去突破。當時很多學生都在進行各種實驗,都在嘗試著某種新的東西。

          何:換句話說,我也可以這樣來理解,那種情況也是您當時的創作狀態?
          楊:整個狀態應該是這樣,主要是大背景是這樣的。但時間上還更早,其實我在附中時就開始了。在研究生階段,我已經很自覺地去這樣做了,F在回頭看早期的作品,我都一直有一個參照系,那時就是我認為好的我就學習,實際上也不知道什么是好的,好的標準是什么,當時只要覺得是新鮮的就行,后來才有了自己的發展目標。

          何:其實在您的作品中有兩個因素是很重要的,一個是明顯的現代主義風格,另一個是直接對都市題材的表現?
          楊:我認為當時有幾個展覽對我曾產生過重要的影響。一個是成都舉行的蒙克展覽;還有一個是在北京軍事博物館舉行的德國表現主義畫家的展覽,同時還有美國的一個收藏家漢默的一個現代藝術收藏展。那個展覽很多人都曉得,因為那個展覽是中國最早的一個能看到西方大師油畫原作的展覽,包括古典大師魯本斯、拉圖爾的,都有。許多人都去看了那個展覽,看了那個展覽后,你就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油畫,這讓我們對我們自己學院的油畫教學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中國的學院教學是一個混合體,它是法國的學院派和蘇聯現實主義的一個融合,就是徐悲鴻他們那代藝術家積極倡導的。

          何:您后來參加了1988年的“西南現代藝術展”和1989年的中國“現代藝術展”,您的作品最早引起批評界的廣泛注意應該是從1988年的“西南現代藝術展”?能談談當時的情況嗎?
          楊:一個是“西南現代藝術展”、一個是“89年的現代藝術”大展。還有一個就是1991年,《江蘇畫刊》發表了我的作品。

          何:1988年的“西南現代藝術展”的舉行也是受到了“黃山會議”的影響?
          楊:那個是呂澎他們在策劃。當時拉了一些藝術家參加,有云南的,也有貴州的。我覺得那個時候的展覽就像一個信息交流會,因為當時并沒有太多獲得外界信息的渠道,批評家就要收集許多的資料,找一個場地,然后跟大家交流一些最新的信息。中國太大了,各個地方的藝術活動很難完整的呈現出來,而且很多作品是在半地下的狀態中創作的。其實,官方的展覽還是按部就班的在做,但是像現代藝術展跟官方的形態是完全不一樣的,大家的身份似乎劃分得很清楚,就是不是在一個系統和展覽模式中。

          何:實際上,就當時的整個創作大環境,就拿您的作品為例,我們拋開主題不談,就僅僅從風格上看,只要作品是以一種非學院或有別于官方的風格出現的話,那就意味著作品有某種反叛性,在官方的體系中,您的作品始終是邊緣化的?
          楊:但是那時的批評家都很難判斷和把握那些作品是最重要的,或者那些作品未來會怎樣,確實,很難把握,藝術需要時間。我是拒絕參加很多官方類型的展覽的,如美協組織的全國美展。

          何:在九十年代中期,您的作品開始出現了新的變化,畫面更加簡潔,主觀表現性也更強,您是怎樣看待這種轉變的?
          楊:這種風格實際上跟我對西方現代藝術的認識有關,九十年代后,我對西方現代藝術開始有了全面的認識,開始有了一種批判的態度,這和八十年代研究生階段對西方藝術的欣然接納是不一樣的。

          何:那時您的作品在色彩上只有黑、黃、籃、白等少許的色彩,早期作品中的超現實因素被表現性和近似涂鴉的風格所取代了,這批作品是在什么時候創作的?
          楊:大致是從90年代初開始的,一直到95年左右。1991年《江蘇畫刊》第2期做過一個西南藝術專輯,有我的作品。那時《江蘇畫刊》是最重要的一本雜志,在中國當代藝術史上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當時能在上邊發表文章或作品比你現在一張畫買了幾萬塊錢還重要,因為只要你的作品在上面發表,就意味著全國都知道你了。

          關鍵字:楊述,訪談,繪畫,新潮美術,抽象藝術
          分享到:
          網友評論
          用戶名
          驗 證
          · 您將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言論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責任
          · 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提醒:不要進行人身攻擊。謝謝配合。
          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一区精品国产自在现偷99精品国产在热2019国产拍偷精品网国产精品视频全国免费观看,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青青精品视频国产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第一页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国产精品自拍国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不,国产精品视频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2019精品国产品对白在线518年香蕉精品国产高清自在自线隔壁老王国产在线精品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专区精品国产自在现偷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水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