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變》 70cm×50cm 墨刻 2009年
冷冰川
記者:您黑與白的作品風格最初是怎樣形成的?
冷冰川:應該說,最初的創作靈感還是脫胎于版畫。生活在上世紀70年代的孩子,只能在文學雜志的封底或內頁看到一些經典畫作的照片,那時我雖然沒看過任何繪畫原作,但我感覺雜志印出來的畫面顏色有些靠不住。與其相比,黑白版畫的顏色比較準確。于是,我在圖書館找出魯迅早年推薦的文學著作中的版畫,與文學原著結合起來臨摹,就此開始偏愛黑與白的道路。
在很多人看來,黑與白是一種單調的視覺語言,但我認為它其中包含了豐富的語言。同時,在中國文化的筆墨以及畫面留白中,黑與白傳遞出個人性靈和樸素的藝術語言,而我的繪畫就是想表達出浪漫、詩意和極致。
記者:黑與白顏色的運用,與您閱讀書籍的聯系之外,與您兒時經歷是否有些聯系?
冷冰川:是的,每個人的創作都會帶上童年記憶的影子。小時候我住的地方有一棟非常西化的別墅,高大的百葉窗,這對我的繪畫啟蒙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在我的繪畫中,我也在盡力地返回童年時代,找到最簡單和質樸的元素進行創作。
記者:您的作品很難界定是屬于哪個類別,看似版畫,但實際上是在紙上潑墨,然后用刀刻進行創作。
冷冰川:是的,我參加各種展覽時也遇到過類似的疑問。我認為,我的作品只是個人化的風格,包括近期創作的布上作品,都應屬于中國繪畫范疇。實際上,用中華民族傳統思維創作的作品,都應該被稱為中國繪畫。我用墨作為繪畫的載體,用刻刀代替畫筆,這些只是材料運用上的變化,但最終還是以中國繪畫的面貌示人。
記者:目前,很多當代藝術作品的創作都在進行觀念和材料的創新,您認為對于目前當代藝術家來說,材料創新和傳統技法之間是怎樣的關系?
冷冰川:我沒有刻意突出材料,也沒有突出畫中的材料技法,只是對綜合材料情有獨鐘,這可能與我出國前的工作經歷有關。那時,我在南通工藝美術研究所工作,用最廉價的材料做壁畫,我認為天然材料是最自然的媒材。
記者:您作品中的圖像是西化的,而材料和作品氣質是東方的,您認為當代藝術和傳統藝術間應該建立怎樣的關系?
冷冰川:出國前,我不喜歡中國藝術,畫的也是非常西方的作品。但是,出國后,我很快就轉變了這種想法?赡苁蔷嚯x感給予我對中國繪畫的親近感,過去大師們的作品,無論是徐悲鴻還是劉海粟,最終都返回到中華民族傳統藝術中來。
記者:您現在生活、工作于中國和西班牙之間,西班牙的生活經歷對您風格的轉變產生了哪些影響?
冷冰川:我是崇尚自然的畫家,國外的生活經歷對視覺和思考都會產生影響。我生活在西班牙巴塞羅那,那里斑駁的老房子與我早年生活在江南時的景象頗為相似,這種回歸感使我有了繪畫上的轉變。
記者:很多人認為您的作品中有一種版畫性。
冷冰川:很多人概念化地認為,黑與白的線條都是版畫。而我認為,黑與白的繪畫更能強調繪畫性。僅僅從外表上看黑與白產生的裝飾性,不能代表我作品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