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皮博迪埃塞克博物館(Peabody Essex Museum)正在展出來自?耍⊿igg)藏品的當代中國藝術品。這次展覽呈現了中國藝術的近期發展,這也是在過去二十五年中全世界藝術領域中最重要的進展。這些藏品來自前瑞士駐中國和朝鮮大使烏利•?耍║li Sigg)的著名收藏,他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早期就開始收藏中國藝術品。
同時,史密斯學院藝術博物館的一個小型展覽“后毛澤東時代的夢想:中國當代藝術”則與此形成補充。這個展覽展出了由科恩兄弟(Joan Lebold Cohen和Jerome A. Cohen)捐贈的超過三十副作品?贫餍值茉缭谙?酥岸昃烷_始游歷中國并收集當代藝術品。這些作品集中與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的十年間,剛好成為?瞬仄氛沟耐昝佬蜓。那時的藝術家小心翼翼地走出文革的氣氛,重新探索傳統方法,并試驗新的自由想法。
科恩兄弟一定了解他們所藏大部分作品的作者。當他們1972年第一次來到中國時,藝術還完全服務于革命政治。藝術家必須展現對黨的絕對忠誠,并表達自己和人民,特別是和工農兵的統一。傳統的中國畫和多數西方風格都是被禁止的。斯大林時期蘇聯提倡的宣傳式風格——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才是當時的不二法則。
經歷過那個時代的的藝術家堅持著這樣一種可能:即藝術可以不只是政治工具,也可以是美的。這是他們靜默的姿態。所以當時代開始解凍,他們就抓住機會,開始描繪風景、花卉、優雅的女性、詩意的抽象。
“后毛澤東時代的夢想”展出的作品多數都是對水墨畫的變奏。比如,亞明的“山景”傳達的就是對這種三千多年傳統的推陳出新。而袁亞明對女性美的歌頌則可視為對個人表達的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