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超大尺寸和精良的制作來使作品具有神秘莫測的高貴藝術氣質,如何運用各種各樣的形式,這個展覽基本都告訴你了。
2009 年對于上海來說可能算得上是一個展覽“荒年”。夾在兩次上海雙年展之間,加上眾人翹首等待2010 年世博會的到來,直接導致了今年上海的展覽大都成了尷尬的可看可不看的“暖場作品”。但是不管雞肋也好自我復制也好,對于一個畫廊來說,展覽還是要做的。
于是“日常規訓”這個回顧型展覽在滬申畫廊開幕了。這基本是一個畫廊收藏展,就像故宮博物院每年要把自己的藏品輪番拿出來曬曬太陽一樣,F在的商業畫廊,在這種經濟環境下,也開始悄然向博物院學習了?其實綜觀今年上海北京的展覽,用“曬太陽系列”來給他們取個總名也未嘗不可。但是回過神來仔細觀察,其實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現階段還沒有成名的藝術家看看,高檔畫廊收藏的到底都是何等神物,尋找一下自己和他們的差距,努力用歸納法則來運算出這些作品從一塊麻布、一件平常物品變成奢侈品的秘密法則。
和所有的時尚雜志一樣,現在的當代藝術大都是標題黨,標題決定一切,至于和內容有什么聯系,那是可以“商榷”的,也是可以用博大精深的西方哲學理論來忽悠的。所以“日常規訓”的策展人顯然曾翻過幾頁?碌闹,這個我們是一定要記住的。
當然從作品本身來看,還是有不少亮點的。杭州的新媒體藝術家張燎源的作品《營業中》,是一個會無緣無故自動開啟的超市儲物箱。這個作品把一件日常物品從日常生活中剝離開來的同時,給它注入了“激素”,使得它成為一個脫離日常的“機械神經病人”。在這一點上,這個作品非常契合展覽的名字。張燎源用這種手法,營造出了電影《我是傳奇》中那種人類突然從物質世界消失的巨大荒誕感。但是作為一個80 后新人,他的思維方式還是沒能跳脫他的前輩和學長的思維模式。在當代觀念藝術領域中,當常州的周嘯虎把文人式的頓悟和狡黠做到淋漓盡致,而上海的徐震又把流氓式的處心積慮和膽大妄為做到了極致,其實他們留給后人的空間已經不是很大了。
再來說說楊詰蒼。這次展覽展出的只能說是他龐大作品的一個部分、一個細節,所以我們如果就光光來看這幾幅作品,是無法領會其精神內涵的。他的作品整體氣息很強,對場地的要求也很高,可以說楊詰蒼身上最好地體現了廣州的氣質—自由不羈卻又氣象宏大。他的特別之處,在于作為一個受過良好傳統水墨教育的藝術家,竟然把自己完全偽裝成一個好奇的西方水墨研究學者,可以說在對水墨這個東方材質的運用上他棋高一著,完全超越了谷文達的獵奇式表演。所以當我們把他的單個作品拿出來把玩時,看到的只有無聊的水墨實驗,而無法觀察到他器宇軒昂的關于水墨帝國的構想。
就展覽本身來看,“日常規訓”是一部不錯的“當代藝術教科書”,冷抽象、水墨、攝影、錄像、裝置……形式多種多樣。如何用超大尺寸和精良的制作來使作品一下具有神秘莫測的高貴藝術氣質,這個展覽基本都告訴你了。
· 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提醒:不要進行人身攻擊。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