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喜良作品《西林谷》之一
游天云作品《兩地悠悠》
一邊是潘喜良講述古代北方馬背民族軍人兄弟情義的連環畫《西林谷》,另一邊則是游天云暢游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的寫生作品《兩地悠悠》;既有馮明描繪廣東梅州大埔人文風景的山水畫,也有馬嘯騏記錄四川涼山彝族風情的人物畫……自11月13日開始,“深圳民進畫院美術作品展”在南山區鵬寶軒美術館展出,將展至11月17日。
據了解,該展覽由民進深圳市委會、深圳民進畫院主辦,共展出潘喜良、游天云、劉子建、禹天健、張巖鑫、周利群、馮明、孫峰、馬嘯騏、車海峰、常金強、趙巨躍、汪田霖等13位畫家的作品共80余幅。深圳市政協副主席、民進深圳市委主委張效民介紹,深圳民進畫院聚集了一批優秀的畫家,平時定期有創作研究活動,兩年前還曾舉行過“重走長征路”采風活動,并在何香凝美術館舉辦了集體畫展!按舜萎嬚钩尸F了民進畫家近年來創作的優秀作品,是一次成果展示,更是紀念共和國建立60周年的一次重要展覽!
“無心插柳”獲大獎
深圳民進畫院院長、深圳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教授潘喜良是此次畫展的策展人、參展畫家之一,他展出了不久前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的作品《西林谷》系列。他介紹,《西林谷》入選全國美展可謂“無心插柳”。這組連環畫作品是他偶然創作的組圖,一開始并沒想過要參加全國美展,后來因為品相不錯,他就拿已經完成的五幅作品“去碰碰運氣”。誰知該作品得到了評委們的高度評價,并在尺寸超標的情況下被破格錄取!段髁止取芬詵|北的馬背民族為背景,講述了古代軍人間的情義!拔铱傆X得要為我的家鄉畫一些畫,《西林谷》也算是這樣的一組作品吧!迸讼擦颊f。在這組畫里,他用獨創的空心線,畫在日本的金卡宣紙上,將北方人的皮膚肌理和羊皮襖的質感表現得絲絲入扣,人物動作和表情栩栩如生,而且畫面在體現北方粗獷冬天的同時,也暗藏了潘喜良的精致心智。
在深圳報業集團書畫院副院長游天云參展的幾幅風景畫中,運用彩墨表現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的兩幅作品尤其醒目。他告訴記者,今年初赴大草原寫生時,當地清新淡雅的風景和悠然自在的牧民生活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種美麗的風景是大都市所無法企及的”。無論是用干脆利落的弧線表現出起伏的草原,還是用爽朗的藍墨刻畫通透的草原天際,游天云筆下的大草原均帶著超凡脫俗的風格。
13位畫家風格各異
作為一位資深新聞工作者,深圳晚報攝影部首席記者馮明的畫作帶著濃濃的人文色彩。細看他到廣東梅州大埔采風的畫作,會發現他畫的題材常常是一般人會忽略的普通民宅,有著豐富的生活氣息;或者是具有鄉村田園風格的小院落,給人一種隱居山林的飄溢之感。值得一提的是,馮明作畫時選取的視角也帶著攝影的味道,在充滿立體感的畫面里,往往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畫家馬嘯騏展出的作品以人物畫為主,單看畫中的彝族人物,就給觀眾一種特別的感覺。他畫的往往是滿臉皺紋卻表情生動的彝族老人,他們有趕羊的,也有在集市中張羅著小生意的,還有瞇著眼睛打瞌睡的。雖然畫面大量留白,但依然可以讓人想象出人物生活的場景,感受到畫家極力想表現的涼山彝族風景。
此次展覽中的13位畫家風格各異,都有著自己的“拿手好戲”,比如常金強的《彩墨山水》,既有水彩畫的感覺,也有油畫的交疊感;趙巨躍的《牡丹系列》以“濃墨重彩”為特色,展現了花朵“爭春”的繁榮景象。而車海峰則和他們不同,他的《工筆荷花》幾乎只用黑、白、灰三色,整體畫面冷靜卻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