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牛 1969年 油畫
德國的繪畫整體上一直以表現主義風格影響世界。上世紀30年代,德國表現主義藝術家出于對傳統繪畫的反感,僅以所看到的和感知到的東西,通過扭曲的造型與濃烈的色彩,體現了某種朦朧的創作沖動,探究一種重主觀表現的視覺形式,喚醒人們對有機生命、真實之美的感知。后因抽象主義的沖擊而衰微。上世紀80年代德國的表現主義又呈回歸趨勢,被稱為“新表現主義”。它的產生也是對裝置藝術的反對,是對抽象藝術、波普藝術和大眾文化為標志的“美國模式”的反對,重新回到造型、回歸具象,強調激情的表現,讓過去的形式復活,即是對傳統表現主義的延伸,又有叛離精神。其代表人物就是巴塞利茨。
巴塞利茨在東柏林的視覺與應用藝術學院學習繪畫時,曾以“社會政治上的不成熟”的名義被驅逐出學校,后經申請得以轉到西柏林美術學院繼續學習,但他發現當時的西德畫壇完全沉迷于巴黎畫派的抽象主義和點彩派之類,于是憤然同這種與其在東德所接受的教育背道而馳的繪畫方式進行抗爭。他的導師漢恩·特里爾,是一位抒情的抽象畫家,從超現實主義繼承了心理潛意識的畫風,并且固執地認為表現形象是錯誤的,并以此為標準給予巴塞利茨指導。但是,巴塞利茨仍堅持以人物形象來傳達感情,他強調介于抽象與具象之間的形象,明確地用形象作為對抽象主義的反駁,從而中斷了抽象藝術在聯邦德國的直線發展,為德國新繪畫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贏得了德國新表現主義先驅的地位。
1964年,巴塞利茨開始畫笨拙粗魯的農民、牧人和獵人。1965年,他創作出一種頗具表現性的人物畫風格,將傳說中的英雄人物和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在被焚毀的德國土地和風景上重現出來。同年,去佛羅倫薩的羅馬別墅進行為期6個月的藝術研究。在那里,他被意大利的樣式主義所吸引,樣式主義的變形手法引起了他的共鳴,就連樣式主義藝術家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也令巴塞利茨深深著迷。在進行了一系列的創作后,他開始對繪畫的純粹圖像因素感興趣!赌概!罚═he Cow,1969年)描繪了在焦黃原野上的一頭被截成兩節、遍體鱗傷的母牛,象征了戰后本已滿目瘡痍的德國,分裂后更是雪上加霜。色彩由紅黃藍黑色調組合,表現出沉郁悲愴的氛圍,表達了藝術家內心的激憤與吶喊。
從1969年開始,巴塞利茨采用一種更激進的手法,把畫面的物象倒置。他說:“為什么我不能將物象顛倒呢?繪畫是為了表達人的精神,正是這樣,我可以把奶牛畫成綠色,把人物倒置!蔽锵蟮箲液,人的視覺改觀,形成新的審美視角,不但很容易吸引觀者注意,而且人物在這里變成了純粹的圖形,敘事性和象征性被剝離。正是這樣,他從傳統的觀念中釋放出來,同時也用這種方式,抵制了抽象主義。此后,巴塞利茨的創作幾乎全是顛倒翻轉形式的畫面。
狂烈粗厚的筆觸,畫出扭曲的倒立物像,而凝結其中的則是埋藏在他內心深處那揮之不去的關于二戰的恐怖記憶。上下顛倒、方向錯亂,正是他對戰后分裂的德國,由于社會解體造成的價值觀瓦解、人性歪曲,所提出的反省和批判。畫中的扭曲變形的形象,傳達著藝術家對歷史與社會現狀的不滿和諷刺,映射出人類的復雜處境。
· 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提醒:不要進行人身攻擊。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