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從上古先賢們迷人的思辨中緩過神來的時候,當我們從各路宗教的喋喋不休中沉下心來的時候,當我們面對世事俗務難以抽離的時候,當我們面對貌似崇高的說教頭昏腦脹的時候,好的藝術品成為我們自己的家園。
何燦波作品的價值,在于他用墨跡呈現思考,創造奇境,并且提示一種在實存與精神之間神秘貫通的道路,具體而抽象。
我們往往很自然地把何燦波的作品歸入新水墨的范疇,但是細看燦波的作品,卻有一種傳統炫技的精彩,構圖周正而深遠,透露出對傳統山水人文畫的借鑒與反思,很是吊詭;落到每一個細節,又能清晰地體會到他墨隨心動、細致入微的控制力,即使是潑墨散點,預謀與偶得是如此精準,沒有一句廢話。點睛的幾何符號,充分彰顯著何燦波作為優秀藝術家的天賦和直覺,自由與節制,竟能如此和諧。
越是天才的藝術家,越不會拒絕知識的滋養。我們當然能體會到何燦波作為一個知識分子藝術家在哲學與宗教,科學與常識的領域中所做的功課。天才的詩人、哲人、教宗以及藝術家在對人類處境的關照中,思之愈深,愛之愈切,呼之愈烈,可是何燦波居然能如此沉靜地面對,如此精到地表達。從那個符號化的人形中,有人看見了上帝,有人看見了佛陀,有人看見了祖先,有人看見了自己,還有人,看見了歐米茄(起點和終點)。終極問題,總是令人恐懼或者著迷,但絕少有人無動于衷。
為水墨者,常常深有章法,難有主張。貢布里希爵士曾經客氣地評價中國水墨,隨著時間的推移,幾乎每一種筆法都有傳統的根基和名目,而且前人的作品博得了無比巨大的普遍贊美,藝術家就越來越不敢依靠自己的靈感了。
燦波的作品就這么在著,依于自己的天賦與創造,帶來別樣的閱讀和思考,難說不是承前啟后,當我們從水墨傳統的趣味中警醒,當我們從經典名家的爭奪中收官,當我們在追問當下何者可為中國語言,在藝術創新的道路上共西人而鼎立的時候,但愿我們不會扼腕,為擦肩而過。
· 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提醒:不要進行人身攻擊。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