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 江海作品
從1980年代中期至今,畢業于天津美院的江海,已經度過了近20多年的藝術生涯。在這20多年里,無論是身處陋室,還是寬敞的畫室,江海都持續地進行著他的油畫創作,像一位修道院的修士,虔誠如一地在畫布上研究世事變遷,人生百味。一如日本的浮世繪畫家,在其筆下,展開的是我們這個劇烈變化的社會,以及變化中的社會價值觀與人心炎涼。每隔一段時間,江海都會寄給我一些他的創作資料,有時是他舉辦個人畫展的畫冊與藝術報刊的專題報道。在我看來,自85美術新潮以來,像江海這樣沉穩持續地進行藝術創作的畫家并不算多,而他不鉆營、不媚世、不追時的平和心態在藝術界則更為少見。江海是參加過1989中國現代藝術大展的畫家,與他同時參展的一些畫家,如今在藝術市場上叱咤風云,有些已是“千萬元俱樂部”成員。而江海卻仍然安居天津,工作畫畫,每次見到他,都是溫和誠懇的微笑,從未聽到他對時事和個人命運的任何抱怨。
其實江海的作品具有英國畫家培根一樣的強悍,在他的內心深度,有著極為活躍的精神,如同地下熾熱的巖漿四處奔突,只是在他的畫面上,這種強悍始終為一種高度的理性所控制,呈現出一種東方藝術所具有的典雅,所以我在199年為江海所寫的一篇評論,稱江海的藝術“在邏輯繪畫與抒情迸發之間”(臺北《藝術潮流》1995年第8期)。江海的作品,具有現代主義藝術的精英性質,是中國社會向現代轉型期間的人的精神狀態的藝術象征。當然,這一象征來自于江海個體的生活體驗,具有很強烈的“微觀政治”色彩。但是由于江海采用的是較為抽象的表現形式而非寫實性的現象記錄,所以他的作品,在復雜的形象之外,更是創造了一種具有廣泛象征性的圖像。這些圖像以其復雜多義的形式組合,表現了現代社會的多種價值和力量的迅速變化,成為觀眾可以進入的一個精神迷宮,在其中,我們的身心和精神都經歷了一種歷險性的審美洗禮,從而對人生和生活深有感悟。
江海的藝術,涉及到廣泛的現代生活,從兒童玩具到現代軍事,從文字、快餐到動物世界,直至藝術家的工作室材料器物。但江海的藝術不是現實生活的實錄和復制,他所關注和反映的,是對于日常生活的藝術態度,也就是藝術對于現實生活的抽象性表現,或者說,江海關注的是對于現實生活表現過程中的抽象性,在這種看似形式主義的研究之后,存在著藝術家對于日常生活的基本態度。這種態度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江海揭示了現代社會日常生活的異化,即現代社會的高度理性計劃,一切向錢看的功利主義目標控制著人的精神生活與創造性想象,即如馬克斯·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所說的:“專家沒有靈魂,縱欲者沒有肝腸,這種一切皆無情趣的現象,意味著文明已經達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水平!痹诂F代社會中,生活已經墮落為單純的消費,不再涉及美好生活的理想,個人不過是龐大的工業社會機器的一部份,討論真正的生活已經變得很困難了。深圳富士康那些20多歲的員工不斷跳樓的悲慘消息,總使我想到江海作品中那些高度變異的人體形象,它們仿佛從高空中跌落后四散迸裂。另一方面,江海的藝術也表達了日常生活所具有的充分活力,即在一種高度規制的等級社會中,青春與信息的不可阻擋,在平淡單調的日常生活中,孕育著新的巨大的變化。特別是藝術品,如海德格爾所說,以自己的方式開啟了存在者的存在,日常生活即社會底層百姓的生活,并不是龐大的官僚體制所能夠整體控制的,在其內部始終涌動著創新和變革的潛流,它是一個具有多樣化的復雜思想與行動的混合體,在江海的藝術中,這種超出常人所思的藝術想象與人體形象的組合,正是證明了藝術所具有的反思與批判性質,而江海就在這樣一種現實形象的分裂與重組中,挖掘日常生活的詩意和創造性,在畫布上完成了對于控制人們思想的權力的解構與反抗。
我們看到江海從1988年開始展出的油畫,起步就是抽象表現方法與材料組合成為人物的形象!逗诎子螒颉废盗,是人體團塊的形成的太極式組合,但人體形象并不清晰,局部用筆非常抽象。1989年的《團狀物》,頭部開裂,其中的報紙拼貼反映了一種對社會的關注。1989年,江海的油畫《面孔系列》參加了中國現代藝術大展,非常平面和剪影化的形象不是處于動作中的人體,而是災難性的重新排列了的相貌五官。在這些作品中,已經出現了江海日后藝術發展的若干語言要素,例如,尖銳的硬邊角線和團快的形體,木板上的刀刻,強烈的色彩,激情揮灑的筆觸。
· 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提醒:不要進行人身攻擊。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