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談NO120220 92×65cm×2
十九世紀末歐洲藝術從相對單一的古典主義、寫實主義轉入了多元、多向的發展階段。藝術表達趨向豐富自由并且逐漸的影響了整個世界。藝術的探索從更多的層面展開,思考也回歸到了藝術的本體,形式多樣的語言進一步純化,使得這場視覺革命到今天發展的更加扎實多樣。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打開國門之后,自然也就受到多元自由的西方藝術的影響,出現了如八五新潮那樣的新藝術運動,而尋找新的語言樣式已經是一代新藝術家的創作宗旨。簡中的藝術創作也正是于這樣一個大環境中展開并發展的。藝術離不開土壤環境,更離不開個人的生活經歷秉性修為。簡中理性內瀲,平時言語不多,但遇到談得來的朋友又會喋喋不休,興奮中有一點神經質。
最早看到他的作品是在1997年,在屯溪一處民房畫室里,不大的空間里堆放著大大小小幾十幅油畫作品,可見其勤奮執著。那時他的畫還比較稚嫩,畫的也比較雜,但不管什么題材,他都會畫的真誠認真,絕無輕浮之氣。我喜歡他畫中隱隱透出的那股沉抑的內質,這可能也是他的創作得以長久執著的內因。一個人對待藝術的態度會從他的眼神中流露,品質氣度更是會從他的作品中散發。簡中喜歡讀書思考,有獨立的個人追求;罩莨诺厝私艿仂`,自然文化、人文文化的氣脈底蘊對于生于斯長于斯的他,一定有所滋養。最近聽說他又有不少新作,同往觀之,發現又成新局。一個個系列作品擠在他窄小的畫室中,細看作品森嚴如陣、排列有序,黑灰色、灰白色的色域中穿插著筆跡刀痕留下的線網,似棋局似暗窗,我的視覺如同闖入他布下的迷陣,沉抑氛圍仍在,但似乎找到了耗散通道,思維如同用篩子濾過,澄清后有點飄渺,有一種讓X光照射的無助感。想到簡中在平日里常常拖著黑暗的影子,相伴于寂寂的心靈,創作著如影隨行的畫作,反而讓我越發感覺到他精神表達的整體性,并存在的合情合理,每入此境,他的心靈也一定是自得安然。
做為一名非職業藝術家,畫畫只是他個人的私愿,但十幾年如一日,在生活的縫隙中把時間擠壓出來,澆灌著那一小塊心靈的自由之地,真的難能可貴。有時想想藝術的最高理念也就是追求表達后的通暢,在平庸的生活中找回自己,找到心靈救贖的機會。
寫到這,就想到簡中在黃山通過抽象的藝術表達,想作到心靈與生活的平衡,我在黃山通過意象的藝術表達,期望達到心靈與自然的契合,我想我們兩個在藝術的探索中、在生活的態度上都能有所舍,也必有所得。在此祝福簡中的畫展與藝途平安順利成功。
洪凌 于黃山
· 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提醒:不要進行人身攻擊。謝謝配合。